科研进展

抑郁症患者经电休克治疗后海马亚区功能改变与认知障碍的关系

   2018年9月,我中心利用认知行为学范式和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方法研究电休克治疗的抗抑郁机制和记忆损害机制,被精神医学的顶级专业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5年IF=5.96)接收,中心主任汪凯教授、田仰华作为通讯作者,中心成员柏同健和魏强为并列第一作者。研究题目为Hippocampal-subregion functional alt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antidepressant effect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s of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电休克疗法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抗抑郁治疗方法,但同时也会伴随着记忆损害等认知损害的副作用。尽管电休克疗法已有80余年历史,但其抗抑郁机制和记忆损害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总所周知,海马是记忆功能中至关重要的脑区,最近有研究表明,海马的不同研究分别在记忆和情绪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在不研究中,我们基于以往研究,探索不同的海马亚区的功能改变与电休克抗抑郁效果和记忆损害的关系。45名抑郁患者完成电休克治疗前后静息态磁共振扫描,并均完成抑郁情绪严重程度的评估,其中34名患者完成了言语记忆能力的评估。我们发现,电休克治疗后左侧海马的情绪亚区与左侧壳核、双侧颞枕视觉皮层功能连接增加,且功能连接增加值与抑郁情绪改善相关(图1)。电休克治疗后左侧海马的认知亚区与双侧感觉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增加,与双侧角回功能连接值降低,且功能连接降低值与记忆损害相关(图2)。



 


图1 电休克治疗后海马情绪亚区功能连接改变。电休克治疗后左侧海马的情绪亚区与左侧壳核、双侧颞枕视觉皮层功能连接增加(a),且海马情绪亚区-双侧颞枕视觉皮层功能连接增加值与抑郁情绪改善相关(b,c)。


 



 

图2 电休克治疗后海马认知亚区功能连接改变。电休克治疗后左侧海马的认知亚区与与双侧感觉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增加,与双侧角回功能连接值降低(a),且海马认知亚区-双侧角回功能连接降低值与记忆损害相关(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