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NC:神经反应能够预测友谊?

本文是针对《神经反应预测友谊(Similar neural responses predict friendship)》的一篇论文解析,该论文于2018年1月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作者为C Parkinson , AM Kleinbaum , T Wheatley.



已经有研究表明,相同的种族、性别、年龄及拥有其他相同特征的人们容易建立社交纽带,这种协作性被称为同质性(homophily),并且已经在不同的环境和地理位置,包括在线社交网络上被证明,这是一种古老的组织原则,也许是人类社会性最稳健的经验规律。当人们与不同于自己的个体建立联系时,这些关系倾向于为工具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例如,具有互补技能的人之间的专业合作),并且是短暂的,通常涉及的个体在达到他们共同的目标之后解散。


最新的研究为了探索这种联系,在视听觉受刺激时监测神经的响应,进一步表明,互为朋友的人感知和响应外界的方式可能是相似的。


实验方法


研究者们对 279 名研究生组成的社交网络进行量化研究。研究者让其中 42 名学生(12 名女生和 30 名男生,年龄在 25~32 岁之间)观看一系列主题和类型不一样的视频(包括喜剧、纪录片和辩论)。每个参与者都遵循相同的观看指示,视频的播放顺序也是一样的,以减少其它变量,让结果能够有一致性。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对参与者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监测他们的脑活动。


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比起关系较疏远的人,互为朋友的人在观看相同视频时,其参与解读知觉环境和情绪反应的脑区的活动更为相似,即朋友之间具有相似神经反应的大脑区域包括情绪处理、注意力和高级推理区域等。


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demographic variables)间的内在相似性时,例如年龄,性别,国籍和种族等,朋友之间的神经活动相似性仍然显著。不仅如此,研究人员指出,对于被试中新认识的两个人,可以使用二人脑活动的相似性预测他们的友情状态和社交距离。


讨论


研究者根据对所有学生完成的调查制作出了一年级研究生参与者们的社交网络。在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代表一名学生。而节点之间的线段数量,则代表了他们的社交关系远近。比如两人是朋友关系,有线段直接相连。而如果两人只是朋友的朋友关系,线段的数量就为两条。一部分学生(橙色圆圈; N = 42)参与了fMRI研究,如图所示。

 

 


 


社交网络


反应相似性与社交网络邻近度相关的大脑区域包括涉及动机,学习,情感处理以及将信息整合到记忆中的皮层下区域,如伏隔核(nucleusaccumbens),杏仁核(amygdala),壳核(putamen)和尾状核(caudate nucleus)。社交网络邻近度也与注意力分配领域中的神经反应相似性有关,例如右上顶叶皮层和下顶叶中的区域,例如双侧超边缘回旋和左下顶叶皮层,它们牵涉到注意力控制,辨别其他人的心理状态,处理语言和故事内容的叙述等。


目前的结果表明,社交网络邻近可能与个体对周围世界的注意、解释和情感反应的相似之处有关。朋友之间在观看相同的视频时,其参与解读知觉环境和情绪反应的脑区活动更为相似,并且这种相似程度会随着关系疏远而下降。

 



社交关系越近,大脑的反应越接近


通过特定脑区活动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们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两名受试者之间的社交距离。由于该研究中最远的社交距离为4,如果是随机猜测,计算机猜中两者社交距离的概率为四分之一,即25%。而辅以fMRI的结果,计算机猜中两者是朋友(社交关系为1)的概率达到了48%,猜中两者社交关系为2个的概率也有39%。尽管社交网络中个体之间距离的增加与总体神经反应相似性降低相关,但社交距离为4之间的神经反应相似性水平高度可变,并且与距离2或3个的神经反应相似性没有显着差异。


研究者发现,朋友之间的神经反应相似性最高,其次是朋友的朋友。而与后者的相似性则比更疏远一级的人高(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另外,研究者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还能用于预测两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亲密程度。


大量研究表明,我们周围环境中的人们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方式。所以我们是会与那些对环境作出类似回应的人成为朋友,还是与我们的朋友一样对世界做出回应? 虽然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朋友对视听觉刺激具有非常相似的神经反应,但由于本研究的横截面性质,无法单独根据这些结果来确定神经反应相似性是否是友谊的原因或结果。



参考文献:

C Parkinson , AM Kleinbaum , T Wheatley. (30 January 2018)Similar neural responses predict friendship. 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