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1

中心研究成果速递:白质变化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估计占所有痴呆症类型的60%-80%。目前诊断检查多昂贵且耗时。既往研究表明脑白质异常与AD的风险和进展有关,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重要生理特征。然而,AD中脑白质功能异常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 HC)中脑白质低频波动幅度(ALFF)和分数低频波动振幅(fALFF) 的差异,并进一步研究脑白质的ALFFfALFF值能否为AD提供辅助诊断。

 

研究过程


我中心课题组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招募了48AD患者和46名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相匹配的HC,他们均接受静息态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MRI)评估脑白质的区域活动和一系列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认知功能。我们分析两组脑白质活动的差异,进一步探讨AD组不同区域脑白质的ALFF/fALFF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最后,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器,检测白质中ALFF/fALFF值的临床分类能力。

 

研究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D患者右前丘脑辐射、左额斜束、左侧小钳的白质活性较低。且与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功能、注意功能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两组差异区域的白质ALFFfALFF的综合特征,对先前未评估的个体进行中等准确度(75%)、灵敏度(71%)、特异性(79%)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85%)的分类。本研究结果提示AD患者WM活性降低,可用于疾病分类。    

 

研究结论

 

由此中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研究课题组可以得出结论:AD患者右侧丘脑前辐射、左侧额斜束、左侧中纵束的ALFF值,以及右侧丘脑前辐射和左侧小钳的两个团块的ALFF值均下降,且与神经心理学评分呈正相关。此外,整合WMALFFfALFF值的分类框架在区分AD患者和对照组方面表现良好(准确率为75%AUC85%)。该研究结果描述了AD患者WM纤维素功能受损,并为理解AD的病理生理学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关成果被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IF=4.160)杂志接收,中心主任汪凯教授,胡盼盼教授、吴兴启副教授为通讯作者,中心成员闫逸冰为第一作者、吴越为共同第一作者。


原文链接:https://content.iospress.com/articles/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jad221037?resultNumber=0&totalResults=8625&start=0&q=White+Matter+Changes+as+and+Independent+Predictor+of+Alzheimer’s+Disease&resultsPageSize=10&rows=10